天然气价改后的市场反应和启示
2013-08-12
本应是天然气传统消费淡季的5月,占据国内供应70%江山的中石油却以上游气源紧张、缺口较大为由紧急发出“限气令”,限气26%,要求涨价0.2元/立方米,尽管中石油董事长称限气并为逼涨,但事情结果是,7月份,发改委发布天然气价格调整通知,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调整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综合提高了0.26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如今,通知已下达一月之久,各地方政府反应如何?调价之后,上下游市场有何变化?天然气价改到底如何走?
自今年年初以来,天然气价格将上涨的声音就不绝于耳。随着发改委的一纸通知,价改终于尘埃落定,随之而来的便是天然气定价机制、价改过程、民企话语权等再次成为人们的热议。也许天然气价改势在必行,与中石油的限气逼涨并无直接的决定关系,但是,当我们回头看事态的发生演变时,分析调价的最大获益者时,此间的个中滋味实在值得“回味细品”。
此次调价,虽未触碰居民用天然气,但老百姓依然心悬一线,因为非居民用天然气涨价就是极好的信号,所以,有分析人士称,民用天然气短期内不会上涨。其实,天然气涨价从来就是以非居民用天然气开刀的,民用天然气涨价会紧随其后。2010年的价改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车用、非居民用天然气涨价之后的两个月,各地居民生活用天然气市场“涨声一片”,之后启动的天然气涨价行动,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发酵出一场全面的天然气“终端涨价潮”。因而,对于此次调价,也有人说,你愿或不愿,民用或非民用,涨价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政策下达,各地落实情况参差不齐
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为保障天然气市场供应、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决定自2013年7月10日起,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
随后几天时间里,四川、江苏、江西、海南等多个省份立即发布调价通知,当然也有一些省份静观其变,迟迟未行动。
四川省对非居民用气实行最高综合门站价格,在天然气价格上限内,价格波动很具有市场的灵活性。其标准由1.98元/方上调0.163元/方,为2.143元/方;车用压缩天然气(CNG)用气门站价格提高到每立方米1.89元,但全省CNG销售价格不作调整,仍执行每立方米4元的标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存量气和增量气不同标准来进行分别调整的政策不同,四川省采用的是把存量气和增量气加权综合作价办法,非居民用气实行最高综合门站价格,标准为每立方米2.143元。供需双方可以在最高综合门站价格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江苏省此次价改将天然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两部分,存量气为2012年实际使用气量,增量气为超出部分。根据此方案,江苏省非居民用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分别达到存量气2.42元/立方米,增量气3.3元/立方米。据了解,江苏省天然气利用基本坚持开放的市场模式,城市燃气经营企业和大用户直接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资源企业对接气量,实行直供气价。因此,用气成本相对于采用省管网公司统一转供的省市,一直占有优势。因而,江苏省的调价直接明了,手段强硬,没有考虑根据市场变化情况的微调举措。
对于价改,一些省市在成本控制和气价两方面做足了文章。江西省将在降低省内天然气运输价格的同时,提高天然气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降低省内天然气管输价格,省天然气有限公司省内管输价格,由每立方米0.50元调整为0.40元(含营业税)。江西省最高省内城市门站价格,采取存量气、增量气单独作价方式,价格由国家制定的到江西省最高门站价格,加上调整后的省内管输价格构成。同时,稳定城市出租车、公交车用天然气价格。
还有一些省市指明天然气价改和操作方向,在大方向上实谓可圈可点,但却没有明确操作程序和量化指标。海南省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站价格为政府指导价,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规定的最高上限价格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生产组织,做好供需衔接,满足居民生活、公共交通等重点用气需求,保障市场平稳运行。要严格执行政府的价格政策,不得单方面扣减居民气量或降低居民用气比例,变相提高居民用气价格水平。透过海南省《关于调整福山油田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可以看出海南省的工作重点,除了加快气价价改,还要兼顾预防投机倒把。
还有一些省市一直没有调价动静,有分析人士称,价格暂时稳定的重要原因是上游气源的门站价格没有调整,但并不意味着价格会一直持续稳定。
用气车成本增加,面临亏损危险
在这次调价过程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尤其用气车的发展和盈利,成为各省价改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甚至成为天然气气价改革的敏感话题。非民用天然气涨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LNG产业链了,各地政府一面要保证生态环境建设,一面要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不管怎样,这就像个烫手山芋一样,让人左右为难。
针对价格调整可能使用气出租车运营成本增加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气价调整后,车用气价格相当于汽油价格的60%左右,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和已建立的运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通过调整出租车运价或燃料附加标准的办法,化解气价调整的影响。因此,本轮价改可谓慎而又慎,江西省就考虑到了这一问题,规定车用天然气加气子站供城市出租车、公交车车用天然气价格暂不调整。部分天然气加气子站购销差偏紧、经营困难的,由当地采取临时补贴等方式,确保出租车、公交车用气的正常供应,进而保证天然气下游产业的顺畅,减少影响。但是,从宏观上来看,用气出租车依然受到了不小的打击。如果考虑到天然气汽车的购买或改装成本远高于普通汽车,加上维修保养等因素,如果天然气价格与90号汽油的价格比超过0.75:1,天然气汽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如果加气站再将这次提价的0.2元多价格直接转嫁到用户那里,则他们就要面临亏损的危险。
化工企业用气量大增,或转投煤化工
由于下游需求增长过快,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一反常态,首次出现淡季限气现象。气价上调后或将有利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供求关系,天然气化工企业转而投向煤化工,寻找低价原料。
中国天然气市场正承受着下游需求无序扩张后的阵痛,工业天然气用户首当其冲。工业用户正成为天然气限供的对象,其中四川大通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的产量已被迫下调50%。由于我国位于国际上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的亚太区,离天然气产地较远,无论是通过陆上管道还是海上LNG进口的方式引入境外天然气,都需要支付较高的使用成本。
而此次天然气价改,迫使天然气化工企业转而投向煤化工,寻找低价原料。我国天然气的相对短缺倒逼我国转变天然气消费结构,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通过上调天然气价格,增加天然气化工的生产成本,运用经济手段实现天然气消费结构的转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天然气化工的未来发展或受到限制,而与天然气化工具有相互替代关系的煤化工,则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中受益。
天然气价改要小步快走
吃一堑长一智,天然气涨价可以,但不能允许相关企业再像石油涨价那样,只涨不跌,把消费者当摆设了,这一点建议,应该作为涨价的前提。
天然气价格改革一定要与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相适应。国外天然气市场的发育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在初期和发展期的相当长时间里,天然气产业都处于垄断经营过程,政府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严格监管;在发展后期和成熟期,政府的监管逐步放松,进入完全的市场化经营。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存在开发程度低、气源远离市场、管输不发达及供应商单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特征,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或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也应根据这一特点,不符合天然气发展水平的价格改革,只能适得其反,阻碍天然气事业的发展。
天然气价改要小步快走,才能真正积极稳妥。作为竞争性产业,市场化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天然气又是基础性产业,改革必须稳妥。我国天然气定价不能逾越市场发展阶段,天然气价格的价格变动对所有行业和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天然气价格改革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力度不能过猛,不仅要考虑新用户的利益,同时要考虑历史遗留的老用户的承受能力,应逐步过渡,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冲击。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若跨的步子太大,必然会适得其反,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
应当坚持油、气合理比价原则。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失衡、供需矛盾紧张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天然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比价过低引起的。就像此次调价一样,很多企业、用户都在积极寻找天然气的可替代能源,就是因为油、气比价悬殊,生产成本增加,长此以往,甚至可能造成企业亏本,因而在价改时,必定要考虑油、气热量比值,这样才能实现天然气价改的稳妥改革,顺利过渡。
公众对油价、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如此敏感,是我国国情决定了的。尽管我国的人均GDP在近几年有了大幅上涨,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个人的消费潜力和消费能力依然不足,每一次小的价格波动都可能是老百姓心中的一次地震,如何弥补公众与石油巨头之间的鸿沟,使两者在定价机制上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案,需要发改委在双方利益博弈的天平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做足市场预估,总结经验教训,今后的天然气价改才能顺大势、符国情、合民意。(来源:博燃网)